每日关注!小麦机械收割忙 金色田野“丰”景美
(资料图片)
风吹麦田千层浪,又到一年收获时。新洲区涨渡湖街1300亩“旱改水”项目轮作种植的小麦迎来了丰收时节。
5月22日,在新洲区涨渡湖街杨叉河“旱改水”项目小麦收割现场,五台收割机在稻田里来回穿梭,伴随着机器的轰隆声,一粒粒金黄的麦粒被收入“囊”中,一台收割机每天可以收割100亩左右的小麦。
“我今年在这边轮作种植小麦500多亩,从播种、施肥、喷药等方面,街道农业农村办都会帮忙请专家过来免费指导,还有发放了小麦的防病虫害农药,现在收割的时候他们也帮忙联系了5台收割机过来,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。小麦完成收割之后我们是直接拖到烘干厂去。今年小麦长势非常好,预计亩产量在800斤左右,收割完成后6月份开始种植水稻。”武汉君诺农机技术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催高兴地说。
新洲区涨渡湖街“旱改水”项目总规模为1300亩,分别位于杨叉河分场和马驿湖分场。一直以来,两地土地碎片化较严重、水利设施薄弱、田间道路不通畅,村民生产成本投入大、收益低。为从源头上帮助当地村民增产增收,涨渡湖街因地制宜实施“旱改水”的发展思路,将地势高低不平和产出效益低的旱地,改造成“田成方、路相通、可灌溉”的高产水田,通过引进合作社将田地统一流转给种植大户,进行水稻和小麦两季轮作种植,每年可亩产1000公斤左右的粮食,提高了土地利用率,增加了群众收入。
新洲区涨渡湖街党工委委员张建国告诉记者:“今年,涨渡湖街紧抓春夏播生产的紧要关口期,广泛开展小麦技术指导与田间管理等服务,实行“党建+合作社+农户”种植模式,机械化统一播种、植保、收割,为小麦丰产丰收打下了坚实基础。”
记者从新洲区涨渡湖街农业农村部门了解到,今年涨渡湖街小麦种植面积接近1万亩,预计全街收割小麦280万公斤左右,一周左右将全部完成收割工作。
融媒体记者:游玉婷
通讯员:邰生鹏 叶东辉
编辑:李家静 吕艳丽
标签: